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艺术+科技”创新结合,国家大剧院让“殿堂艺术”触手可及
来源: 腾讯网      时间:2023-09-09 14:20:5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倩 金瑶

9月8日晚,长安街车水马龙,伴着雷雨奔向周末的喧嚷。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的舞台上,一场“雷雨”也正在降下——英国导演提姆·修普执导、著名演员濮存昕领衔出演的莎士比亚名作《暴风雨》进行着首演前的冲刺彩排,那些带着传奇色彩的悲喜、复仇、宽恕、仁爱被剧场中的镜头与话筒捕捉,在剧场地下三层的8K+5G超高清视频业务转播车中变成测试数据。9月13日,《暴风雨》将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演出,而千里之外的景德镇陶溪川大剧院,北京艺术家的表演将“输送”而来,化为影像与更多观众共鸣。

这将是国家大剧院首次跨地域的8K超高清同步直播,科技的力量又一次为艺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科技赋能”是横跨众多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国家大剧院,“艺术+科技”正在为延续数百年的演艺行业注入新生。

科技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北门取票处,改造升级的票务系统全新上岗,扫一下手机上的二维码,自助打印机丝滑出票,过程只需要眨眼的几秒钟。据国家大剧院市场部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张笠介绍,在加快取票速度、增加取票方式的同时,新票务系统可以通过后台技术保障,有效防范“黄牛”抢票囤票;剧院5层,VR设备可以在观众眼前复刻出一座以假乱真的剧场,艺术家们拨弦、起舞,近在咫尺;云端的古典音乐频道持续运转,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积累了超过1300部演出实况、400部音乐纪录片、2600张唱片、1000部音频节目的海量资源,注册用户接近22万人。科技让殿堂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从2020年4月开始,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已经累计播出近200场,全网点击量超50亿次……

“这几年,我们之所以努力把艺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是为了让更多人更方便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说。在“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办院宗旨中,“人民性”是国家大剧院的根基。艺术为民的蓝图还在不断扩展,未来,随着北京艺术中心投入运营,国家大剧院将凭借整体超过4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11个剧场和13000余座席,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一城市、同一运营主体的剧院综合体,全面开启“一院三址”的发展新格局。

国家大剧院,“大”字何解?开幕运营近16年来,这座坐落在长安街畔的地标性辉煌建筑早已在探索中超越了“演出场地”的单纯定义,它不仅是表演艺术中心平台、主题原创艺术平台、艺术普及教育平台,也是综合艺术展示平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数字文化传播平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在这里相聚融汇。目前,剧院北水下廊道艺术馆东展厅展出的“时代的容颜”西方人物绘画精品展就是一个缩影:从16世纪宏大的宗教神话题材到20世纪具有先锋精神的现代主义肖像画,安东尼·凡·戴克、戈雅、雅克-路易·大卫、德拉克罗瓦、布歇、夏加尔、安迪·沃霍尔等52位名家的原作被囊括于此。伟大的绘画作品不仅充盈了剧院的空间,更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流、艺术门类的碰撞。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