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大促预售期接近尾声,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珀莱雅”,603605.SH)发布首捷战报。
【资料图】
据东兴证券研报显示,珀莱雅旗下多个品牌均取得亮眼表现:珀莱雅品牌天猫成交额同比增长70%以上,抖音成交额同比增长90%以上;彩棠天猫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00%以上,抖音GMV同比增长80%以上。
品牌表现来看,天猫美妆预售榜TOP10中,国货上榜2席,珀莱雅排名第二。
近年来,珀莱雅的业绩增速也较为可观。
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2亿元,同比增长29.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31.32%;实现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34.93%。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85亿元,同比增长3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7亿元,同比增长41.88%;实现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7.89亿元,同比增长38.80%。
01
线上线下均受罚
从销售模式来看,珀莱雅线上渠道主要通过直营、分销模式运营,其中直营以天猫、抖音、京东、快手、拼多多等平台为主,分销包括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平台;线下渠道主要通过经销商模式运营,包括化妆品专营店、商超、单品牌店等。
据年报披露,2022年公司的线上收入57.88亿元,同比增长47.50%;同期线下收入5.74亿元,同比下滑17.62%。
值得注意的是,其线下经销商刚刚遭受处罚。2023年6月7日,信用中国(广东湛江)网站发布一条处罚信息,对廉江市石城珀莱雅化妆品店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行为作出处罚。
此前,珀莱雅的线上业务也受到监管处罚。
企查查数据显示,4月27日,珀莱雅下属子公司浙江美丽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丽谷”),因在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质量等允诺表示不清楚、不明白,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对其处罚20万元。
从信用中国公开信息来看,美丽谷在线上渠道在天猫平台开设“珀莱雅官方旗舰店”、在抖音平台开设“珀莱雅美妆旗舰店”(后改名为“珀莱雅官方旗舰店”)、在微信微商城开设“珀莱雅官方旗舰店”、在小红书开设有小红书品牌号“珀莱雅PROYA”及“珀莱雅PROYA官方旗舰店”,以销售商品。
这家公司在上述4个网店均销售一款名为“珀莱雅双抗精华2.0”的产品,这款产品于2021年下半年上架至上述4个平台及小红书品牌号。
但是,美丽谷公司在抖音平台、微信微商城平台、小红书品牌号对此产品均宣传有2%麦角硫因、1%脱羧肌肽等内容;而在天猫平台、小红书平台未宣传2%麦角硫因、1%脱羧肌肽内容,因此遭受处罚。
据美丽谷自述,公司页面宣称的“2%麦角硫因、1%脱羧肌肽”系指麦角硫因、脱羧肌肽溶液在产品配方中添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但因工作人员疏忽,漏标“溶液”二字,且未将2%麦角硫因、1%脱羧肌肽准确释义内容上传至抖音平台、微信微商城平台、小红书品牌号等三个平台,以致引人误解,对消费者产生误导,非当事人主观故意。
02
行业高增速与乱象并存
我国化妆品市场整体处于成长阶段,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速处于高位。
2022年中国美容个护产品市场达到5318.13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欧睿咨询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791.67亿元。
银河证券研报显示,2014年-2022年该行业复合增速为7.50%,2022年同比下滑6.38%,世界范围、美国、日本同期增速为0.66%、8.14%、4.16%。
银河证券认为,总体上说,消费需求增加来源于人们对外表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美好形象的精神需求增加。随着美妆自媒体的发展与流行,人们对于化妆品的认识逐渐丰富,渐渐培养护肤化妆习惯,化妆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美妆产品作为主要消费品类之一,在不断攀升的交易额之外,也引发了不少消费投诉问题。其中,网购不发货、不退款、售假货等成为美妆行业投诉最热关键词。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报道,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消费前交费容易,后期却迟迟不发货;网络主播虚假宣传,如在反复播放的广告中夸大产品功效等;一些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却被商家要求取消产品有质量问题的描述,按七日无理由退货处理,由消费者承担运费;部分网购商品卖家出具虚假产品质量证明或者检测报告,欺骗消费者;有些消费者买到疑似假冒伪劣产品,因检测困难,维权不畅;商家附赠微信红包,或者推出各种赠品让消费者拍照留言好评,误导消费者;跨境网络购物维权难,如消费者在国内网购平台链接推送的跨境电商平台购物后,投诉处理渠道不畅,售后不及时,纠纷解决难。
而且,线上渠道愈发增长的环境下,化妆品“评测”视频乱象丛生。
今年3·15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中消协对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将继续对“第三方测评”这种商业营销宣传模式进行监督,重点是对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的测评监督。(思维财经出品)
内容来源:《投资者网》张斯文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