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李鸿章如今被誉为"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一起合称"中兴四大名臣";如今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褒贬参半;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可以说甲午战争中的主力都是李鸿章的嫡系,海军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建立的,但北洋水师的覆灭与李鸿章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是李鸿章一心想要保存实力,导致作战畏畏缩缩,失去先机,也不会这么惨。
但是北洋水师众将士好歹都是铁骨铮铮之辈;1894年,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损失5艘军舰。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北洋舰队孤立无援,困守刘公岛长达一个月余,抵住了日本联合舰队7次进攻,而援兵不至,最后全军覆没,协同北洋水师作战的陆军,也全军覆没。
但是与北洋水师的刚烈不一样的是满清陆军,在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作战的时候,在朝鲜半岛上也爆发了大会战,那就是平壤之战。
1894年7月25日,日本军舰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是为丰岛海战,至此日本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其后,日本又在成欢之战中袭击驻朝清军,清军败退,叶志超弃守牙山,逃奔平壤,聂士成部也因众寡悬殊,败退公州,和叶志超合军撤至平壤。
1894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16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5000余人。日军至9月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清军在船桥里击退日军,日军则攻下平壤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其后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
平壤之战中,山东费城杰出将领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国;而另一个将领叶志超的表现,却让人瞠目结舌,左宝贵牺牲后,叶志超弃城逃走,狂奔五百里,退到中国境内。1894年清廷下令夺叶志超职,李鸿章奏请留营效力,不许。1896年被押送京师,下刑部审讯,定斩监候,后赦归家乡。
为何李鸿章会极力保叶志超?因为叶志超是李鸿章的嫡系悍将,在与太平天国军作战的时候,曾被一枪击中腰部,将其打倒在地,当时都以为叶志超战死了,没想到叶志超却从地上站起来,继续参加战斗。当时的人都认为叶志超不是凡人,大难不死,必有洪福。以后每次战斗都让叶志超上阵,而叶志超在战场上总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屡建战功。
后来叶志超投奔淮军张树声帐下,淮军收复常州、太仓及援助浙江等战斗中,叶志超无役不从,战功卓著。后来在淮军征剿捻军的时候,叶志超也是身先士卒,悍勇异常。东捻军剿平后,清廷赏赐额浑巴图鲁名号,遇缺尽先题奏。后又以镇压热河教匪之功被赏赐黄马褂,世职。
就是这么一员在满清看来极具前途的"悍将",官至直隶总督、赏穿黄马褂的人物,却在"甲午战争"中丢人现眼至极,也不知是不是被荣华富贵腐蚀了曾经的悍勇,在朝鲜战场上一路狂撤,在左宝贵死后,更是创造了一个6天狂奔500里的传奇,撤回国内,以至于日军顺利陈兵鸭绿江畔,在之后的"辽东之战"时,满清一败再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上一篇:瑞士经济学家:应防范类似瑞信银行危机事件再度发生|全球时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